当前位置: 主页 > 展馆动态 > 展馆动态 >

梅兰芳与《游园惊梦》(贰)|《谈杜丽娘》

时间:2023-03-10 11:05来源:未知 点击:
「談杜麗娘」
Text 梅蘭芳

 

《牡丹亭》
 

       《牡丹亭》是汤显祖先生的名著之一,我二十几岁以后就向乔蕙兰、陈徳霖二位老先生学会了这本传奇中间的《游园、惊梦》。

 

 

        在刚刚拍曲子的时候,我也没什么别的领会,只是觉得这出戏里的曲子为什么那样好听,令人心醉。在学习身段时,我又感到老先生们教的身段,不但好看而且准确,多少遍都不走样。

 

       我学会了这出戏上演以后,就非常喜爱杜丽娘这个角色,而观众也很欢迎这岀戏,所以常常满座。

 

      可是我并不满足于这一点剧场效果,当时我对一般西皮二黄的唱词是懂得的,但像《牡丹亭》这样的剧本,老师只给我拍曲,并不讲解,限于我的文化水平,对于其中有些唱词和宾白就不能全部了解。这样,要从唱、 念、做上传达出剧中人的内心情感,岂不发生困难?

 


 

       我看出了这一个重要关键,必须先懂得曲文的意思,于是我就向有古典文学修养的朋友们请教,他们给我逐字逐句地讲解,我自己也反复玩味,渐渐能够领会了。

       跟着,我又把身段、唱法和曲文三方面结合起来下了功夫,再到台上演岀时,就觉得有些不同了。几十年来,这出戏演的次数相当多,由于演出的次数逐渐增加,我对杜丽娘的性格也逐渐深入。

 

杜丽娘
 

       汤显祖所描写的杜丽娘,是一个可以代表封建时代“千金小姐”身份的典型人物,她生在生活优裕的家庭里,父母对她十分钟爱。


       她是美丽而且精通诗书的才女,她希望有一位品貌兼优的书生而又是能够理解她的人作为终身伴侣,同时她也知道父母对于女儿的婚姻大事是不会草草的,但是理想中的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而有着寂寞、空虚、彷徨、抑郁的心情,不免游春伤感。

 

      像杜丽娘这样一个典型女性,如果仅仅从表面上描写她的相貌美丽和性情温柔,而没有把她藏在心灵深处的这一点思想刻画出来,那就成为一般的了,汤显祖作品的动人之处,就在这种地方。

 

      他是先从环境写起的,在《牡丹亭》前几岀戏里都有了交代,这就等于角色的小传,随后就一步一步地进入核心,虽然现在一般都不演全本《牡丹亭》,我认为演员仍然应该把全部曲文择要阅读、揣摩。

 


 

 

《游园》

 
     《游园》一岀,着重地描摹杜丽娘的闲适心情,在“袅晴丝吹来闲庭院”这样安静清雅的环境里,一个具有诗人情感的人当然是很愉快的,所以《游园》的曲文从景中写情,情中有景,都充满了春光明媚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只微露出“良辰美景奈何天”和“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等一类的诗人式的感慨。

 

 

       作者把环境写得越美,越显得杜丽娘在《惊梦》里奔放了的内在情感更有力量。

 

       汤显祖把梦中相会的情景,用“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在幽闺自怜”、“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这些句子来形容、衬托,造成美妙髙超的境界,像这种风格,决不是寻常手笔所能做得到的。

 

    一个著名的剧本,除了本身可以独立成为文学读物之外,目的还是为了上演。

 

        在这一点上我钦佩我们过去的优秀的演员和音乐家,他们根据剧本所规定的情景,创造了系统的精炼的表演法则,后起的演员们都应该继承传统,掌握演技,向前发展,更重要的就是我前面所说的读曲,我亲身体会到,必须了解曲文的涵义,才能塑造出汤显祖先生笔下精心描写的杜丽娘。

 


 

演技是如何来体现剧本呢?

 

       我个人的体验是:在唱的方面, 像王梦楼先生所说的“被之管弦,又别有一种幽深艳异之致,为古今诸曲所不能。”(《纳书楹》《玉茗堂四梦曲谱序》)这几句话, 对《牡丹亭》来说是非常中肯的。

 

     关于唱曲的方法,魏良辅先生曾经说过,要字清,腔纯,板正。在这以外,我认为还必须唱岀曲情,就是说,要设身处地,细玩曲中的意境,才能感动观众。

 

  《游园、惊梦》这出戏的唱法,高的腔要唱得宛转,不可有卖弄嗓子的意思;低的腔要重,要发岀足够的音量,轻的腔要清细柔媚,这样才能表达出“幽深艳异”的曲情来。

 

   我在1932年移家上海,和俞振飞先生研究唱法,他的父亲俞粟庐先生是《纳书楹曲谱》作者叶怀庭先生的嫡派,也就是昆山腔“水磨调”的一脉相承。经过这个研究时期,我的昆曲唱法起了变化,再唱《游园、惊梦》时,我自己感觉到从歌唱方面来表达杜丽娘的心情是比以前深入了。

 

                                                                                            《游园惊梦》

                                                                                      梅兰芳 饰 杜丽娘

                                                                                     梅葆玖 饰    春香

 

在《游园》里杜丽娘和春香对舞的身段是这样安排的:
 

 

      活泼愉快的情绪由春香表现出来,和杜丽娘端丽稳重的身段互相调和,恰好是“春色如许”的气氛。两人的动作和步位有分有合, 有高矮相的身段,有合扇的身段,这些身段拿演员的术语来说, 要把顿挫的“寸劲”包涵在里面,假使没有“寸劲”,就会感到节奏性不强;但是如果“寸劲”外露,又显得过火。

 

       主要是为了体现“摇漾春如线”的意境,两人手中的扇子,就是在柔软之中表现明快的重要点缀,在“那牡丹虽好”一句的身段里,杜丽娘也是用折扇拍两下手心,微露岀一点感慨。到了尾声“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也枉然”, 这种感情就比较更深一层,使情绪贯串到《惊梦》的环境。

 

 
 

《惊梦》

 

        《惊梦》一岀,刻画杜丽娘的心情,是有三个层次的转折:
 

          第一,是从念独白到唱【山坡羊】为止,这一段因为春香已不在面前,所以“怀人幽怨”的心情就表面化了,渐渐地在“困人天气”中睡去。
 

          第二,是两支【山桃红】曲子,她平时的理想人物在梦中岀现了,梦中的情绪是奔放的,这是杜丽娘在全剧中最愉 快的一段。
 

          第三,是梦醒之后,有些惘然若失的意思,当着母亲的面却要故作镇定,母亲走后,又细细回忆梦中的情景。

 

下面我再把表演的体系分为三段来谈:

 

           第一段从春香下场开始,杜丽娘归坐,小锣慢慢地打着,通过锣声要把场上的气氛静下来,然后念“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呀春,得和你两留连,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

         在原作中这段白后面还有很多句,大概是后来因为剧场演岀不宜念得太多,所以删节了。

 

        这几句是《惊梦》念白中的要紧句子,念的时候不可轻轻滑过,两个对句要念出段落,两对之间似断而实连,中间夹着一句很着重的“春呀春”,下面的一个“春”字要阴声直起(春是阴平声),念得响,底下两个对句之间要有停顿;然后念下句,这几句白要分别宾主,用高低顿挫表达出春困的情感来,使台下保持着绝对安静,下面“咳”的一声轻叹才能让观众听得真。

 

       杜丽娘在这岀戏中只有在这里轻轻发泄一下沉郁不舒之气,有了这一声轻叹,下面“恁般天气,好困人也”的叫板再从“也”字低回的尾音很自然地和【山坡羊】曲子联系起来。

 



                                                                                                                               青年梅兰芳

    【山坡羊】一支主曲,表现入梦以前“在幽闺自怜”的曲折心情,头两句“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在曼声的唱腔中,坐着的姿态和手势有一种春日迟迟的意境,略微有些转动和变化来表现静中的动。

 

       唱到“则为俺生小婵娟”,款款地站起来,离开椅子,这时静中的动渐渐在增长。

 

     等唱到“和春光暗流转” 一句,靠着桌子,从小边转到当中,慢慢往下蹲,起来再蹲下去,如此三次。这是一个刻画得比较尖锐的老身段,我当年也是这么做,抗战胜利以后我在上海演这出戏,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再做这一类的身段有点过火,就极力减弱这一部分动作。

 

     后来我就把“和春光暗流转”的身段改成转到桌子的大边,微微地斜倚着桌子,有些情思睡昏昏的娇慵姿态,最后轻轻地一抖袖,就结束了这一句的动作。

 

    最近我又想到,在入梦之前,过于露骨的身段,对一个像杜丽娘那样身份的女子还是不大适宜,所以就是年轻的演员,也不妨照我现在的样子来尝试一下。

 


 

      第二段从入睡起,这时候杜丽娘没有台词,也没有身段,按说是没有表演;其实不然,这里要回顾【山坡羊】曲文里“俺的睡情谁见”的意思,趁着这个空隙坐在椅子上,倚着桌子,用袖子托着腮,把睡情表达出来。

 

    在第一支【山桃红】曲子中,是杜丽娘愉快的心情奔放到最高潮的阶段,但这种高潮有腼腆含羞的情态在笼罩着,和人物性格还是调和、统一的。

 

    这段表演是要表现仪静体娴的杜丽娘在梦中逸趣翩翩的神态,偶尔一挥水袖和轻快的转身,都是为了增加梦中飘忽的形象,和《游园》的身段不同之点也就在这里。

 

   第二支【山桃红】主要是体现杜丽娘的心情从波动的高潮逐渐地平静下来。
 



                                                                                                  梅兰芳、俞振飞之《游园惊梦》



 

       第三段,老夫人上场,把杜丽娘唤醒,当她睁开眼说“秀”字的一刹那间,还保留着梦中情态,等看见了老夫人,才清醒过来,由愉快的心情转入故作镇静。所以【绵搭絮】的身段要体现慵懒和怅惘的意绪,和梦中身段的劲头完全两样了。

 

       唱完【绵搭絮】后,古本上春香,我当初学的路子不上春香,前几年葆玖为我伴演时,有人建议按老本仍让春香上场,最近我又觉得春香上来还是没有好处,因为这支曲子和尾声要从唱、做表达出“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的意味,有些身段,当着春香面前是不适合的,同时春香在台上也无戏可做,所以上个月我和韩世昌先生合演这岀戏,仍恢复了不上春香的路子,我感到唱、做都比较舒服。

(原载1957年《戏剧论丛》第3辑,有删节)

 

编辑:邓超丨文章来源:杨崑工作室
 
欢迎投稿:3630363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