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展馆动态 > 展馆快讯 >

汤馆里的二十四节气 | 夏至

时间:2023-06-26 09:33来源:未知 点击:
 

 
         夏至  时节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日渐升高的气温,宣告着仲夏时节已经来临。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此时节,蛙声阵阵,蝉鸣声声,稻花如白练,荷花别样红。

 

         夏至  / 来历




       夏至一般情况下是6月22日左右,地球运行至太阳黄经90度。古人云: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5度,北回归线经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然后南归。北极极昼达到鼎盛,太阳24小时不落,挂的最高,南极极夜过半。夏至是太阳照射北半球达到极至,白天日照最长,辐射最强,但不是最热,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对热的吸收和释放是个缓慢的过程,北半球最热的时间是在三伏天,时间在夏至三个庚日之后,故才有“夏至三庚数头伏”和“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农谚。 

 

       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此外,民间还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补”等习俗。

 

  夏至/ 三候




         宵漏自此长,微阴生九原。夏至时,阳气到达极致,阳气的极致下阴气开始产生,也因此有了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二候,蝉始鸣;

三候,半夏生。


 

       第一候,鹿角解:即鹿角脱落。鹿是一种对气温、湿度等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的动物。人们发现夏至前后,鹿角会出现脱落的现象,因此,人们把鹿编入七十二候,把鹿角脱落作为夏至三候的第一候,也是夏至来临的象征。需要注意的是,鹿角脱落不代表凋零、结束,而是代表着生长和新的开始。鹿角入药,具补肾壮阳,生津补血,强身健体,行血消肿之功效。

 


 

       第二候,蜩始鸣:即蜩(tiao二声)开始鸣叫。蜩就是大而黑的蝉,也就是知了。《诗经.豳风.七月》:“四月秀葽,五月鸣蜩”。阳历的六月,就是阴历的五月。知了也是对季节变化极为敏感的动物之一,到了温度和湿度都特别高的时候,它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因此,蝉鸣是阳气盛极的标志,盛夏的象征。蝉的若虫一直生活地下,依靠吸食树根的汁液生存,短者7~8年,长则14~15年,钻出地面后最后一次脱皮,而后飞上树梢。最后一次脱的皮叫蝉蜕,入药,具散风热,宣肺和定痉之功效。蝉最后一次脱皮前的若虫可食,营养极为丰富。
 


 

        第三候,半夏生:即半夏生长最旺盛的时候。半夏的意思是夏天过半时生长。半夏系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入药,汝半夏(产于汝南平舆)是最地道的中药材。有毒,具化痰止咳、止呕、收敛、杀菌作用。

 

   夏至 /习俗
 


        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民间重要的节日,称为“夏至节”。有些地方,“夏至节”的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 

       据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宋代的官方要放假3天,让百官回家休息,好好地洗澡、娱乐。《辽史·礼志》中说:“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纳凉,香囊可除汗臭。这一天,各地的农民忙着祭天,北求雨,南祈晴。从周代时起,在夏至日已经有了祭神仪式,到了清代仍然被视作“国之大典”,民间的百姓们在这一天吃夏至面,有的地方还吃新麦做成饼、馍,谓之尝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