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故事 | 绕道游罗浮山

时间:2023-12-21 17:34来源:未知 点击:



   绕道游罗浮山  

        在广州稍事休息后,汤显祖没有直接去徐闻,而是绕道去了东莞的罗浮山。罗浮山为岭南第一山,为罗山与浮山的合体,在博罗县西北境内东江之滨,距博罗县城三十五公里。西北分别与增城、龙门接壤,方圆二百六十多平方公里。向来称为百粤群山之祖。
 


        汤显祖为什么对罗浮山这么感兴趣呢?这还得回到多年以前。万历四年(1576),汤显祖北上应试时,偶遇自东莞的祁衍曾,两人性格合得来,常彻夜交谈。祁衍曾就曾说到过罗浮山,还说到过罗浮山的著名景点朱明洞,以及其他景点。次年,汤显祖想起祁衍曾,写有《红泉卧病怀罗浮祁衍曾》诗,云:“卧病红泉石,梦寐朱明山。相思谁谓远?不出海阳关。”这虽是多年前的事了,可汤显祖念念不忘。如今有缘来到这广东,若不去罗浮山走一走,简直愧对祁衍曾,愧对多年前的一段友情。 

 

        因此,如果说汤显祖去南华寺,是寻找六祖惠能之衣钵,那么他来罗浮山,就是寻找一段友情,寻找曾经的回忆。 

 

       祁衍曾,广东东莞人,字羡仲,性通脱,隐居罗浮,事母、兄极孝友,后遭母丧,以毁卒。其文誉颇盛,著有《绿水园集》。 

 

       罗浮山山势雄伟壮丽,自然风光旖旎,是道家修炼的神仙洞府,为道家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天下名山,洞天福地兼而有之的,并不多见。汤显祖少年时在江西省南城县从姑山求学于罗汝芳,从姑山不远处的麻姑山,同样洞天福地兼而有之,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的第二十八洞天,名曰“丹霞洞天”,又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十福地。 

 

       汤显祖攀登罗浮山,是夜晚出发的,到达罗浮山时,已是夜晚。可见汤显祖游历罗浮山心情之急迫。这不是乱说的,而是有诗为证,汤显祖写有《望罗浮夜发》衙冈望罗浮夜至朱明观》两首诗,一个“夜”字,将其兴奋的心情溢于字里行间。游罗浮山,汤显祖也不是一个人前行,而是约了南海知县崔子玉和东莞儒者翟从先同行,前后分别游历了道家第七洞天的朱明曜真馆、冲虚观、蝴蝶洞、黄龙讲堂、青霞洞的湛公楼。因脚力不逮,翟从先半途而归。汤显祖振作精神,又走了三十多里,多为山间小路,终于登上罗浮山最高峰飞云顶。一路走来一路诗,这路上经历的一切,花鸟鱼虫、人文故事、自然景观,汤显祖都用诗记录下来了,前后有《答崔子玉明府朱明洞相迟不至二首》《至月朔罗浮冲虚观夜坐》《罗浮上帘泉避雨蝴蝶洞,迟南海崔子玉不至四首》《青霞洞怀湛公四首》《罗浮飞云岭》《下飞云岭》《罗浮叹别逃庵主人》等。可以说,读汤显祖的这些诗,就有如陪着他攀登了一次罗浮山一样,甚至更为生动有趣。
 

 


 

        在罗浮,汤显祖怀念两个人,一个是湛若水。湛若水是广东增城人,他师从陈献章,而陈献章师从汤显祖的老乡吴与弼。湛若水也算是汤显祖的前辈了,另一个是汤显祖自己的老师罗汝芳,他在《罗浮夜语忆明德师》诗里说:

 

夜乐风传响,扶桑日倒流。 

无人忆清浅,夫子在南州。

 

       得游罗浮山这样的道教名山,汤显祖兴奋莫名,可能觉得诗歌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吧,他又兴致勃勃地写下了《游罗浮山赋》。此赋为现存罗浮众赋中的最长篇之作,长达一千三百余字。赋中除了正文,还有近六百字的序文,也算是一篇长赋,记述了他被贬徐闻,慕名绕道畅游罗浮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