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十二个月份 戏曲名家为你逐一打开——
在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之际,郑芳芳、沈铁梅、蔡浙飞、曾小敏、单雯、杨霞云、
高亢激昂的唱段引人深思,
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令人感慨,
满怀悲愤的词句犹如惊涛拍岸,
他们以一举一动、一笑一颦
唱出人间百态,
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以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方式,
谱写2024新篇章!
谁胜五月天?
从昆曲《牡丹亭》,
看单雯对昆曲文化的热爱和坚守!
昆曲《牡丹亭》
单雯饰 杜丽娘 单雯,第29届梅花奖获得者,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工昆曲闺门旦和正旦。
本次造型是杜丽娘在侍女春香的引逗和陪伴下,第一次来到自家后院游花园。 昆曲《牡丹亭》选段小屏版
昆曲《牡丹亭》是明代汤显祖所著《临川四梦》之一,其他三部分别是《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昆曲《牡丹亭》演出有单本、上下本、全本等多个版本。单本《牡丹亭》的折目包括有《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
南安太守杜宝不满女儿杜丽娘白日闲眠,请了个教书先生管教她。杜丽娘听先生讲解《诗经》中《关雎》一篇,动了情肠。
梦醒之后,杜丽娘时常忆起梦中的欢愉,然而封建礼教束缚着她,使她日渐憔悴。
三年后,书生柳梦梅前往临安赶考,并期待与梦中的女子相遇。
地府中,杜丽娘已经被困三年,无人发遣。判官查看婚姻簿得知,她与柳梦梅仍有姻缘,遂令她的魂魄重回人间。
柳梦梅因在途中生病,借宿在曾是杜府后花园的梅花庵中,并于太湖石下找到了一幅画像,画中人似曾相识,好像竟是梦中的女子。
二人虽然情投意合,但杜丽娘身为鬼魂,只能在夜晚与柳梦梅相聚。杜丽娘告诉柳梦梅,自己就是那画中的女子,
在道姑的帮助下,柳梦梅掘开杜丽娘的棺木,杜丽娘起死回生。 2019年4月13日,单雯凭借张继青版本《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一角,荣登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
1984年,单雯的恩师张继青先生荣获首届梅花奖榜首;三十五年后,单雯原封不动地把张老师演绎的南昆传承版《牡丹亭》展现在舞台上,
同样获得梅花奖榜首。三十五年轮回间,荣誉背后,是一种戏曲生生不息的传承力量。单雯的恩师张继青先生数十年的舞台经验, 如甘泉般倾注于单雯,使她在艺术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这种传承,不仅是一条捷径,更是一种对前人智慧的继承和对未来创新的期待。
在荣获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之际,单雯深受启发,决定创作一本昆曲随笔。单雯以昆曲中常用的曲牌名“步步娇”为书名,
选择了12个女性角色,通过自己的双重视角——既是故事的演绎者,又是一名现代女性——来讲述她们的故事。她希望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女性故事, 引领读者逐步领略昆剧的魅力,了解昆剧不仅承载着传统美学,而且还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无论是在舞台上的表演还是在笔尖上的创作,单雯都充满了对昆曲文化的热爱和坚守。
她深知,作为一名昆曲人,传承昆曲艺术是她不可推卸的责任。她的努力,是为了让昆曲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的国宝艺术。
单雯曾说,获奖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只会更加努力,努力呈现更多作品,既要做好昆曲的继承工作,又要做好传承工作。
“我学艺的道路上,各位老师怎么教我的,我是怎么学的,我要把它一代一代传下去。昆曲是我们的国宝艺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我们将肩负重任,用长远的眼光砥砺前行,不辱使命。”
昆曲又称昆腔、昆山腔、昆剧,是元末明初南戏发展到昆山一带,与当地的音乐、歌舞、语言结合而生成的一个新的声腔剧种。
昆曲是一种高度文人化的艺术,明清许多从事昆曲剧目创作的剧作家,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
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昆曲在表演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歌、舞、介、白等表演手段高度综合。
昆曲历史悠久,影响广泛而深远,它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戏曲表演的典范。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戏幕落, 台下客来去, 如痴如醉。 台上人依旧坚守伫立, 将幕幕戏曲华影, 传唱至千古硕月明。
编辑:邓超 | 文章来源:中国文艺网
欢迎投稿:363036353@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