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术研究 > 四梦研究 > 牡丹亭 >

好文分享 | 晋时武都:《牡丹亭》故事源头之一

时间:2024-06-14 10:39来源:汤显祖纪念馆公众号 点击:

 

晋时武都:《牡丹亭》故事源头之一

邹自振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自我革新、不断在革新中迸发前进力量的历史。在那些功在当时、泽被后世的改革运动中,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革新精神和改革文化。
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1550—1616)即是这一革新精神和改革文化的杰出代表。


关于继承与革新,早在公元五至六世纪,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中,就提出了“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的原则。
“通”,是指文学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创作原则是历代都必须继承的;“变”,是指文学创作必须随着时代和文学的发展而有新的发展与创造。


诚然,每个时代文学的发展,都必须也必然会受到前代文学遗产的影响。
汤显祖的戏剧“临川四梦”,就是继承与改革魏晋志怪、唐代传奇、元人杂剧和明代话本,并结合他所生活的中晚明时代,所创作出来的划时代杰作。
尤其是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中的一座巍巍高峰,四百年来不绝于舞台。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及“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全世界的巡演,汤显祖及其“临川四梦”正在从“美丽的古典”走向“青春的现代”。


汤显祖的戏曲作品与我国古代其他艺术形式的文艺作品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关系。
他的“临川四梦”与古代小说的关系极为密切。汤显祖不仅借鉴了魏晋志怪、唐人传奇和明代话本的精华,来充实自己的戏曲创作,而且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使“四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


汤显祖的五部戏曲作品都由他以前的小说脱胎而来,推衍改编而成。《紫箫记》《紫钗记》本于唐人蒋防的《霍小玉传》;
《牡丹亭》根据明人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并与唐人温庭筠的《华州参军》等小说有着渊源关系;
《南柯记》《邯郸记》则分别本于唐人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和沈既济的《枕中记》。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的《牡丹亭还魂记》,主要依据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魏晋志怪、唐人传奇对《牡丹亭》创作的影响,人们常常估计不足。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里明明白白写道: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传杜太守事者”,即指《杜丽娘慕色还魂记》话本,见于明人何大抡《燕居笔记》卷九,作者为嘉靖二十七年(1548)进士晁瑮。
话本原写得平淡无奇而乏于文采,但汤显祖却从中领悟到生活在封建桎梏下的少女们那种不甘于向命运屈服,为人生幸福而斗争的积极含义,毅然将话本改编成传奇剧本。


剧本与话本比较,计有如下异同:一,《牡丹亭》的重要关目,如第10出《惊梦》、第12出《寻梦》、第14出《写真》、第20出《闹殇》、第24出《拾画》、第26出《玩真》、第28出《幽媾》、第32出《冥誓》、第35出《回生》等,话本已有雏型,汤显祖在此粗糙的基础上,作了艺术加工,丰富了社会生活内容。
二,原话本里,杜、柳两人的父亲,都为现任太守,门当户对,缔结婚姻没有波折;而戏曲中,柳梦梅则是白衣秀才,与杜丽娘的爱情一再遭到阻挠。
三,《牡丹亭》里的杜宝,由太守升同平章军国事,成为势焰煊赫的封建官僚,是个“古执”的封建家长的典型。
四,《牡丹亭》中老学究陈最良话本无有,当是汤显祖的新创作。
五,话本结尾写柳梦梅升临安府尹,杜丽娘生二子俱显宦,夫贵妻荣,天年而终;《牡丹亭》虽以“敕赐团圆”结局,但杜宝始终不肯承认杜丽娘与柳梦梅的自由婚姻。


“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指的是东晋陶潜志怪小说《搜神后记》中的《李仲文女》《冯孝将子》,又见《法苑珠林》等书的记载。
《太平广记》319卷引《法苑珠林》:
晋时,武都太守李仲文,在郡丧女,年十八,权假葬郡城北。有张世之代为郡。
世之男,字字长,年二十,侍从在廨中,梦一女,年可十七八,颜色不常。自言:前府尹女,不幸早亡,今当更生,心相爱乐,故来相就。
如此五六夕,忽然昼见,衣服熏香殊绝,遂为夫妇,寝息,衣皆有污,如处女焉。后仲文遣婢视女墓,因过世之。
婢间入廨中,见此女一只履,在子长床下,持归以示仲文,仲文惊愕,遣问世之:君儿何由得亡女履耶?世之呼问,儿具陈本末。
李、张并谓可怪,发棺示之,女体已生肉,颜姿如故,惟左足有履尔。
子长梦女曰:我比得生,今为所发,自尔之后,肉烂遂死,万恨之心,当复何言。泣涕而别。


 
《李仲文女》这篇小说中李家疑子长发冢的情节,与《牡丹亭》第37出《骇变》中陈最良疑柳梦梅盗棺、奔告杜宝的情节十分类似,而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则没有这一关目。
《冯孝将子》述东晋广州太守冯孝将之儿马子,年二十余,夜梦见一女子,年十八九,自言是北海太守徐玄方女,不幸为鬼所杀,乞马子相救,愿为其妻。
马子按约定日期祭坟、开棺,见女尸完好如故,遂抱归细心调养。一年后肌肤气力悉复如常,遂骋为妻,生二男一女。
这篇小说中祭坟、开棺全由马子主持,与《牡丹亭》第35出《回生》中全由柳梦梅操办类似,而与话本中柳梦梅禀明父母再行开棺不同。


《李仲文女》《冯孝将子》这两篇小说,一以凄婉的悲剧结束,一以圆满的喜剧告终。推其原因,都不在当事人,而实取决于双方的家长,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家长对男女婚姻的支配决定权。
汤显祖则汲取这二个故事的精神,推陈出新,创作了《牡丹亭》传奇,塑造出杜丽娘这个带有悲剧与喜剧两重性的形象。
汤显祖所谓“予稍为更而演之”,显然是自谦之词。他所说的“仿佛”,正表明不是机械地照搬原来的传说故事。


“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出自魏曹丕志怪小说《列异传》中的《谈生》篇:谈生年四十仍无妇,夜半读《诗经》,有十五六岁女子来,与生结为夫妇。
自言与人不同,三年之后始可以火相照。生一子,已二岁。谈生不能忍,偷以火照之,女腰以下枯,遂不能复生肉,赠一珠袍而别。
此袍后为睢阳王家买去,发现是已故王女之袍,于是收拷谈生。谈生以实相告,王乃认谈生为婿,并表其子为侍中。


比及《李仲文女》和《冯孝将子》,这篇《谈生》更是一则美丽的人鬼相恋的爱情故事。
无疑,《牡丹亭》第53出《硬拷》中,写“杜守收拷柳生”——拷打“假充门婿”的“劫坟贼”柳梦梅,乃是受到“汉睢阳王收拷谈生”故事的启发,而《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却无此细节。
另外,小说中谈生用以宣泄感情,引发睢阳王女情思的,均是《诗经》中的爱情诗篇。联系到《牡丹亭》中有关杜丽娘读《诗经》而引动情思的构想,
可知魏晋志怪小说不但在总体精神上给《牡丹亭》以影响,而且在具体情节上也给汤显祖以启示。
汤显祖对于魏晋隋唐小说是烂熟于心的,故写作时能随手拈来,不露痕迹,其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用典,而成为他独特性艺术创造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以上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所本或者有深刻影响的前代文学作品中,不难看出汤显祖对前人已有的艺术作品进行深度挖掘、改造,使之得到升华,大放异彩的艺术匠心。
一一指出汤显祖戏曲之所本(本文仅以《李仲文女》等魏晋志怪为例),正说明汤显祖的伟大。汤显祖的才能正是在于“化腐朽为神奇”。自然,前人的作品并不都是“腐朽”,
但“神奇”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
联系到莎士比亚剧作,除了《仲夏夜之梦》《暴风雨》外,几乎无一例外取材于前人写过的本国或外国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
莎士比亚的本领是把别人的素材变成自己的艺术,石头经过他的点化都成了金子。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创作手法何其相似!


汤显祖的《牡丹亭》,乃是正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又多方面参考、借鉴和吸收了包括晋武都太守李仲文女等前代传说故事而创作出来的文学经典。
《牡丹亭》以55出的篇幅,敷演了生死梦幻的奇情异彩: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
全剧通过杜丽娘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和幻想中的喜剧,相当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表现了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冲决礼教罗网的决心,歌颂了他们为追求理想的婚姻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可以说,《牡丹亭》这部悲喜剧,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透露了要求个性解放的可贵信息。
汤显祖是享誉世界的戏剧大师。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英国时谈到,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564—1616)是同时代的人,
提议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今天我们纪念汤显祖这位戏剧大师,研讨他的创作思想、总结他的艺术贡献,向其创作的伟大文学经典致敬,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重大举措,
可以从中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改革文化和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的精神,从中汲取继续前进的丰厚养分和力量,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推动改革再出发,开放再深入,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邹自振,男,1949年7月生于甘肃武都,福建福州人。民盟成员。现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文史研究院副院长,闽江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福建省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第九届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出版《汤显祖综论》《牡丹亭评注》
《邯郸记评注》《汤显祖与临川四梦》《汤显祖与明清文学探赜》《红楼梦发凡》《临川才子论集》
《圆照博观——邹自振古典文学论集》等学术论著近30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主编《汤显祖戏曲全集》
(评注本,全5册)、《汤显祖研究书系》(共4册)、《闽台文化大辞典·文学卷》《闽剧史话》等10余部。
曾作客深圳卫视、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及江西、福建教育电视台,福州电视台等讲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编辑:邓超 |  文章来源:陇南市武都区史志办公室
 

欢迎投稿:3630363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