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展馆动态 > 展馆快讯 >

公益讲座 | 谢柏梁:牡丹长生——汤显祖与洪昇的爱情观

时间:2023-03-06 11:36来源:未知 点击:

中山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中国戏曲评论基地主任谢柏梁先生


 

中山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中国戏曲评论基地主任,国际剧评协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教学名师与领军人物,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中国悲剧通史、世界悲剧通史、戏剧美学、当代戏曲文学等范畴内撰著颇丰,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60多万字,主编《中国戏曲艺术家传记》丛书近百种。创作过多部戏曲作品,其剧作《红珠记》《槐花谣》《翦氏夫人》等四度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我辈岂是蓬蒿人》 谢柏梁 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 谢柏梁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悲剧文学史》 谢柏梁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牡丹亭》的爱情观,是以杜丽娘为代表的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超越生死的永恒之情。《长生殿》作为一部热闹的《牡丹亭》,诘问道:“问今古情场,有几个真心到底。”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是忽略了帝妃身份地位之后生生世世永成双对的醇熟至情。解读汤显祖和洪昇的爱情观,就是对中华民族爱情观的深入欣赏、深切体会和深刻反思。

 

《牡丹亭》《长生殿》:中国戏剧史上的两座高峰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西厢记》《窦娥冤》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早有才名,2l岁中举人,34岁进士及第。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等。因上奏《论辅臣科臣疏》,激烈抨击朝政,谪广东徐闻县典史。两年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抑制豪强,关心民生疾苦,颇多善政。49岁弃官还乡,致力戏曲创作。汤显祖深受“左派王学”影响,反对程朱理学,批判拟古主义的文学,追求个性解放。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戏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诗文有《玉茗堂全集》等。

 


汤显祖画像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牡丹亭》古本

 

《牡丹亭》出世后,受到了同时代戏剧家的高度评价,明代杂剧家吕天成说:“(《牡丹亭》)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明代戏曲理论批评家沈德符《顾曲杂言》里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剧本),全剧共五十出。前半部分写李隆基、杨玉环定情,长生殿盟誓,安史乱起,马嵬之变,杨玉环命殒黄沙的经过。后半部分大都采自野史传闻,写安史乱后玄宗思念贵妃,派人上天入地,到处寻觅她的灵魂;杨玉环也深深想念玄宗,并为自己生前的罪愆忏悔。他们的精诚感动了上天。在织女星等的帮助下,终于在月宫中团圆。 
 

洪昇画像 

 

洪昇(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后离开北京返乡。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洪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长生殿》古本

 

《长生殿》既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剧,又具有历史剧的特色,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在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同时,又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写安史之乱及有关的社会政治情况。这一双线互相映衬的结构,把杨、李的爱情故事结合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广阔的社会背景来描写,除了通过对唐明皇失政的批评,寄寓乐极生悲的教训意义外,还通过描写爱情在历史变乱中的丧失和由此引起的痛苦,渲染了个人命运为巨大的历史力量所摆布的哀伤。剧本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作者善于用优美流畅、富于诗意的唱词,来描绘人物不同景况下情绪心理的变化。总之,《长生殿》是一部以写“情”为主,兼寓政治教训与历史伤感的作品。 

 

清代戏剧家梁廷柟《曲话》里说:“钱唐洪畴思异撰《长生殿》,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以绝好题目,作绝大文章,学人、才人,一齐俯首。”清代作曲家叶堂说:“(《长生殿》)词极绮丽,宫谱亦谐,但性灵远逊临川。”

 

《长生殿》对《牡丹亭》的继承与发扬

 

在《长生殿》的第一出就唱到“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忠诚连理。”这段唱词让我们想到了汤显祖的《牡丹亭》。在《长生殿》的《例言》中,作者也对有人称此剧“乃一部热闹的《牡丹亭》”的传统说法表示赞同。从这两点我们不难看出,洪昇继承了汤显祖的人文主义精神,《长神殿》对情的赞美无疑受到了《牡丹亭》的很大影响,两者都是以“情”一贯之,将“情”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因而我们说,《长生殿》和《牡丹亭》共同作为著名的古代言情名剧, 二者在思想文化上有着十分明显的传承关系。

 

在《长生殿》下阕写道:“感金石, 回天地, 昭白日, 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毫无疑问, 洪昇要写的“情”要宽泛得多,当然也不是某些研究者所说的是泛指人类情感,而是集中贯通男女之爱和忠孝坚贞的两方面感情。洪昇自述创作此剧的目的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不难承认,作者在有意无意展示着极其深刻广泛的社会政治内容,表面上写的是安史之乱, 实际上却处处显示明末清初社会现实的影子,并进一步的显示了作者自己的情感流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兴亡之感”。可以说,《长生殿》是一部“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在《长生殿》中洪昇将原本闺中才有的儿女私情,放置于诺大的一个历史情境中来铺陈,故事场景的扩大化和人物关系的复杂化,却又不令人感到支离,只觉得更为热闹。

 

终上两点所述,不难看出为何有《长生殿》是一部闹热的《牡丹亭》的说法了。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在《牡丹亭》中有:“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 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与死, 死而不可复生者, 皆非情之至也。”的铿锵叙述。可见,《牡丹亭》就是一部歌颂天下至情的剧作, 就是一部写“情”如何实现对“理”的突围和超越的剧作。汤显祖借梨园小天地展现了人生的大舞台,描绘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由梦幻进入现实的爱情,使戏剧在艺术中恣意的演绎了无情、有情和至情的境界。主人公杜丽娘作为“情”的代表和化身的形象,完全地表达了作者“理之所必无”,而“情之所必有”的创作主旨。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在《长生殿》中为了宣扬李、杨“钗盒情缘”,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文墨和心血叙写了李、杨爱情的整个过程。以唐明皇和杨贵妃定情为发端,中间以为情牺牲作过渡,最后两人在天上团圆的情作终结,全局以情为线索首尾一贯。其中把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感情由浅入深到唐明皇的单相思和失去贵妃的烦恼、苦闷、怨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感人至深。剧本的编排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至真至情的崇尚,歌颂了“生死不渝”的爱情重新弘扬晚明尚情的思想。
 

北昆青春版《长生殿》剧照

 

《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 叙写了李、杨的“钗盒情缘”, 体现着作者对人生、爱情的思索; 通过再现天宝年间统治阶级任人唯亲、穷奢极欲、沉溺声色, 致使生民涂炭、国破家亡的历史事实, 寄寓着作者“垂戒来世”的意图, 表达了作者对乱臣贼子、变节乞怜者的痛恨和对忠臣良将的赞许; 全剧寄托着作者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和历史兴亡之感。

 

 

《长生殿》继承了《牡丹亭》的“至情”的理想, 但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模仿, 而是具有创造性的模仿,作了不同的诠释。在《牡丹亭》中,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是由梦幻进入现实的, 但在《长生殿》中, 杨玉环和唐明皇的爱情则是由现实进入梦幻的。汤显祖通过《牡丹亭》达到以“情”反“理”的目的, 洪昇则借用《长生殿》阐明以“情”融“理”的愿望。
 

北昆青春版《长生殿》剧照

 

在《牡丹亭》传奇中,杜丽娘唱到:“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当得个梅根相见。”这正是对至情的呼唤,是私欲的萌发和觉醒。汤显祖表现丽娘为情而死,又为情复生,表明了情的力量是巨大的,情达到极致就可以超越生死。汤显祖说《牡丹亭》“因情成梦, 因梦成戏。”梦幻和现实分别代表了“情”和“理”,梦幻为“情”插上了翅膀, 让“情”逃离出“理”的樊笼。杜丽娘复生与柳梦梅相认相爱之后,杜丽娘的父亲不肯认女儿的环节是“理”对“情”的阻扰, 而皇帝最后成全有情人终成眷属彰显了“情”的胜利,是“情”对“理”的超越。可见《牡丹亭》宣扬的是“情”和“理”的不相容和对立。

 

《长生殿》的主人公和《牡丹亭》相比有很大的特殊性。他们是皇帝和妃子, 这就注定他们的结合是没有困难的。所以, 他们不用像杜丽娘和柳梦梅在梦幻中才能结合。然而,在现实中, 他们虽经历了种种考验而真心相爱了, 但是他们最终不能厮守的原因正是他们太沉浸于“情”了,乱了朝纲,导致了“理”的混乱, 招致了安史之乱。这说明该剧认为, 如果“情”和“理”完全对立起来, 就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此后, 在梦幻中,两个人经过“情悔”,并且因为对情生死不渝, 最终获得了神仙的认可, 厮守在天。由此可见,“至情”虽然很珍贵, 但是只有把“情”和“理”结合起来,那么这段“情”才能算是圆满的。

 

总而言之,《长生殿》借鉴和继承了《牡丹亭》的“至情”和思想,也发展了“情”的历史范围和内涵,并且更深入探讨了“情”与“理”的相对和结合。

 

 

《牡丹亭》的爱情观,是以杜丽娘为代表的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超越生死的永恒之情。《长生殿》作为一部热闹的《牡丹亭》,诘问道:问今古情场,有几个真心到底。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是忽略了帝妃身份地位之后生生世世永成双对的醇熟至情。解读汤显祖和洪昇的爱情观,就是对中华民族爱情观的深入欣赏、深切体会和深刻反思。

中山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中国戏曲评论基地主任,国际剧评协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教学名师与领军人物,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中国悲剧通史、世界悲剧通史、戏剧美学、当代戏曲文学等范畴内撰著颇丰,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60多万字,主编《中国戏曲艺术家传记》丛书近百种。创作过多部戏曲作品,其剧作《红珠记》《槐花谣》《翦氏夫人》等四度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